冬蟲夏草是什么生產(chǎn)的冬蟲夏草(Cordycepssinensis)名貴的中草藥,簡稱“蟲草”。蟲草屬真菌(見麥角科),寄生在蝙蝠蛾幼蟲體內(nèi)。被寄生的幼蟲在凍土層以下越冬,稱為冬蟲。冬蟲因真菌菌絲逐漸發(fā)展到全身而僵死。到了夏季,從僵死幼蟲……
1,冬蟲夏草是什么生產(chǎn)的
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名貴的中草藥,簡稱“蟲草”。蟲草屬真菌(見麥角科),寄生在蝙蝠蛾幼蟲體內(nèi)。被寄生的幼蟲在凍土層以下越冬,稱為冬蟲。冬蟲因真菌菌絲逐漸發(fā)展到全身而僵死。到了夏季,從僵死幼蟲的頭頸部長出有柄的、細長的棒形子座,子座伸出土外,狀似小草,稱為夏草。僵死的幼蟲與真菌的子座合稱冬蟲夏草。
蟲草屬真菌在中國有26種,已知24種能寄生在昆蟲體內(nèi)。寄主昆蟲包括鞘翅目、鱗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雙翅目、等翅目、直翅目和蜘蛛,以寄生在鱗翅目蟲草蝠蛾幼蟲的最為名貴。幼蟲的寄主植物為珠芽蓼的地下莖。多生于草原地上。產(chǎn)于中國四川、云南、甘肅、青海、西藏等省區(qū)。
根據(jù)蟲草產(chǎn)地的不同,可分為:①爐草,產(chǎn)在四川西部的巴塘和里塘一帶,以康定(打箭爐)為貨物集散地;②滇草,產(chǎn)在川南、滇西一帶,以昆明為集散地;③灌草,產(chǎn)在四川松潘一帶,以灌縣為集散地。
早在18世紀中國就已用蟲草做藥材,以干燥的子座和蟲體入藥,性溫,味甘,有補肺益腎、補精髓、止血化痰等功能,主治虛勞咳血,陽痿遺精,腰膝酸痛。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幼蟲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fù)合體
2,小蓬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小蓬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家畜養(yǎng)殖、消炎殺菌、保護心血管、祛風(fēng)除濕等。小蓬草被國內(nèi)很多地區(qū)都列為入侵物種,但這種植物也有一定的利用價值。
小蓬草是一種生長在曠野荒地中的野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的生命力特別強,如果不能及時控制,會影響很多植物的生長,被國內(nèi)很多地區(qū)都列為入侵物種,但這種植物也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如下。
小蓬草的功效與作用:
1、家畜養(yǎng)殖
用于家畜養(yǎng)殖是小蓬草的重要作用之一,人們在采收它的新鮮嫩葉和嫩凈以后,可以直接給家中的家畜食用也可以通過晾曬和加工把它們制成飼料供家畜食用,能為家畜補充豐富營養(yǎng),可以促進它們正常生長。
2、消炎殺菌
小蓬草可以入藥,它還有多種天然藥用成分,特別是它含有的石油醚數(shù)量特別高,這是一種天然的抗炎抗菌成分,能消滅人體內(nèi)多種致病菌的活性,而且能阻止多種病毒,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平時人們服用它以后能消除身體內(nèi)炎癥,也能防止一些細菌性疾病發(fā)生,對維持人體健康有極大好處。
3、保護心血管
保護心血管也是小蓬草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含有的一些藥用成分,能增加心血管的彈性和張力,而且能營養(yǎng)心肌,促進心肌收縮,提高心肌收縮功能,他對人類的心肌無力和心臟功能減退以及動脈硬化都有十分出色的預(yù)防作用,而生活中那些患有三高的人群,適量服用一些小蓬草還能穩(wěn)定病情,防止三高癥狀加重。
4、祛風(fēng)除濕
小蓬草入藥以后還能活血化,一去風(fēng)除濕,他對人類的風(fēng)濕骨痛和關(guān)節(jié)腫痛都有十分明顯的治療作用。另外它入藥以后還能止血止痛,更能防止傷處感染,平時人們不小心出現(xiàn)外傷時,也能用小盆草來治療,它能加快傷處愈合,防止傷處感染。

3,蟲草怎樣種植
冬蟲夏草栽培后的管理技術(shù)非常簡單,主要是溫度、濕度、光照、空氣方面的管理。 1、溫度:冬蟲夏草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先低后高,但寧愿過低、生長慢,不能過高受影響,菌絲生長12~18℃為好,溫度低長勢慢,但雜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零下40℃都凍不死,但高于32℃就死亡,在后期子座生長階段需要20~25℃有利生長。
2、濕度:濕度管理是冬蟲夏草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蟲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和濕度基本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它不需要外來的營養(yǎng)和濕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蟲體本身的濕度不易干燥,因此隨時保持沙土的濕潤,要求含水達60%為宜,如果干燥可噴少量的清水保持相應(yīng)的濕潤。
3、光照:冬蟲夏草栽培不需很強的光照,以避光為好,后期子座發(fā)育時以散射光為好,但不能讓太陽直曬,特別是室外栽培應(yīng)采用陰林、人工搭陰棚、草蓮覆蓋等方式遮陰。
4、空氣:冬蟲夏草菌絲生長階段對空氣不重要,子座快要出土?xí)r應(yīng)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氣,以利子座的生長,并保持空氣相對濕度75~95%左右,出土后10-20天就生長成熟。 四、采收加工 在自然條件下,冬蟲夏草生長期一般為9個月,若今年9-11月栽培的明年5-6月可長出子座,也有在室內(nèi)3-4月栽培的,當(dāng)年9-10月長出子座,生長快慢決定品種性質(zhì)和環(huán)境溫度,冬蟲夏草成熟標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cm,頂端以發(fā)育成子囊果“毛筆尖”即可采收。
由于冬蟲夏草生長的環(huán)境要求比較苛刻,受地域條件的限制,只能在高原海拔地帶生長,其它地方?jīng)]辦法養(yǎng)殖,現(xiàn)在說能人工養(yǎng)殖都是騙人的 這是冬蟲夏草的形成:冬蟲夏草在野外的一生需要經(jīng)過寄生昆蟲蝙蝠蛾成蟲期(約4—12天)、蟲卵期(約45—72天)、幼蟲期(約680天—940天)、蛹期(42—58天),也就是說僅蝙蝠蛾一生就需要2年至3年的時間。在蝙蝠蛾幼蟲8齡后期(幼蟲生長1年半左右)才會被該地區(qū)分布的中國特有真菌中華蟲草菌寄生。中華蟲草菌主要寄生4—5齡幼蟲,菌孢子在每年的8月感染幼蟲體內(nèi),10月份幼蟲感染后形成僵蟲,11月僵蟲頭部長出約1毫米—2毫米的子實體后,開始越冬(人們常說的冬天是“蟲”)。到次年5月下旬,雪山痧雪融化,溫度和濕度上升,子實體才能長出地表(人們常說“草”)。也就是說,從3—4齡蝙蝠蛾幼蟲被中華蟲草菌感染長出冬蟲夏草也需要約一年的時間,加上前期的幼蟲生長期,需要2年半左右才能長出冬蟲夏草。
4,請問專家蟲草參種植技術(shù)
【簡介】蟲草參,地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藥兼用。春夏采其嫩莖葉、炒食、涼拌、做湯,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huán)形肉質(zhì)參
(因形狀、營養(yǎng)與人參媲美,故名地參。又與蟲草有相似形狀和功效,故名蟲草參),炒食、做湯、油炸、做醬菜,口感好,堪稱蔬菜珍品。它全身都是寶,地上部分的莖葉作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數(shù)茬,曬干后為常用中藥(澤蘭),具有降血脂、通九竅、利關(guān)節(jié)、養(yǎng)氣血等功能。地下部分為植物的核心,不但能作為蔬菜食用,曬干后入藥,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dāng)。地參作為蔬菜,適合大眾口味,保健功能明顯。
經(jīng)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考證:經(jīng)常食用地參可預(yù)防惡性zhongniu的發(fā)生。它是一種多用途的保健蔬菜,具有極高的開發(fā)價值,希望它能早日進入百姓餐桌。
【特征特性】地參株高80—100cm,葉互生,花期7—9月份,花簇生于葉腋處,成輪狀聚
散花序,小花、唇形、白色,果期9~10月份。環(huán)形果,參狀、潔白色,每百克含蛋白質(zhì)
4.3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9克、胡蘿卜素6.33毫克、VB1,0.04毫克,VB2,O.25毫克、Vc7毫克、鈣297毫克、磷62毫克、鐵4.4毫克,還含有揮發(fā)油、鞣酸、酚類、氨基酸、半乳糖等多種成分。
【繁殖方法】
將種參截成5cm長的小段,于3—5月份栽植,也可整參繁殖。按行株距50cm、株距40cm、深度8cm定植,裁后10天出苗。幼苗期及時松土,除草。苗高10cm時追肥一次,在生長過程中如遇干旱及時澆水,在我種植幾年,未發(fā)現(xiàn)病害。
蟲草參的最快繁殖方
法是用扦插快繁技術(shù),用其莖葉即可快速扦插繁殖,5天生根,15天移栽,每株地參一年世代快繁種苗至少5萬株。適應(yīng)性:地參適應(yīng)性廣,喜陰、耐濕、耐寒、不怕瘠薄,生命力極強,無論田間、地頭、庭院、河邊、樹林行間均可種植。
【經(jīng)濟效益及發(fā)展前景】 蟲草參當(dāng)年春、夏栽植,晚秋收獲地下果實2000公斤(一次種植,可連續(xù)收獲多年);地上部分曬干作為常用中藥澤蘭出售,僅莖葉收入超過種植玉米、小麥。大規(guī)模種植,產(chǎn)品小包裝可進入各大超市或辦個綠色食品加工廠或做醬菜
。全球無公害蔬菜暢銷,需求量日益增大,而 蟲草參易栽植、全生育期無需施藥,適口性好,保健功能明顯,消費群體廣泛,用途廣、市場需求量大,易達到有機食品標準,投資少、效益高、生產(chǎn)規(guī)模靈活,適合大面積種植,的確是個很好的農(nóng)村致富項目。它發(fā)源于中國,尚未被世界關(guān)注,把握機遇,望有志之士與我們一道開發(fā)種植,將獲得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我不會~~~但還是要微笑~~~:)
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5,冬蟲夏草可以種植嗎種植需要什么條件
一、栽培條件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準備菌種和昆蟲兩個條件,最大的難度是昆蟲來源,昆蟲目前主要靠野生采集,人工繁殖這種昆蟲還有一定的因難,它制約了人工栽培的進展。
1、菌種:
冬蟲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優(yōu)良的純菌種,目前全國的品種很多,一是要選擇純度高、無雜菌、無老化的菌種;二是要選擇感染力強,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能對昆蟲迅速感染得病死亡的品種;三是要選擇適應(yīng)范圍廣,特別是對環(huán)境濕度變化和其它雜菌感染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品種。
2、昆蟲:昆蟲主要利用蝙蝠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的寄主,也可利用桑蠶、柞蠶作寄主,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shù)量多少根據(jù)自已的栽培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000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公升。
3、環(huán)境: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guān)鍵決定于溫度。冬蟲夏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宜溫度是5~32℃,最適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為宜,只要能滿足這個溫度范圍,就可以栽培。
4、栽培季節(jié):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nèi)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充分利用自然氣溫,撐握好栽培季節(jié),可降低生產(chǎn)成本。
二、栽培方式 冬蟲夏草的栽培方式很多,一種是利用昆蟲栽培出與野生一樣的冬蟲夏草,另一種是用米飯、PDA培養(yǎng)基或其它固體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草,這種草與蟲草功能相同。栽培時可進行室內(nèi)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根據(jù)自已的條件任意選擇,無論哪種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須培養(yǎng)菌蟲,使昆蟲在入土之前先感染上這種帶“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xí)r已重病在身,不宜亂爬,有利于早死、快出、生長均勻。 菌蟲培養(yǎng)方法是將已制好的液體菌種用噴霧器噴在幼蟲身上,也可將菌液噴在桑葉上,吃后感染病菌,噴量每次見濕為宜,每天噴二次,三天后這種菌液浸染蟲體內(nèi)部感染病菌,使幼蟲出現(xiàn)行動遲緩,處于昏迷狀態(tài),即可進行栽培。
1、瓶栽:瓶栽適合于家庭栽培,采用普通罐頭瓶洗凈后,在瓶內(nèi)先墊2.5-3cm的細沙土,土質(zhì)含水量達60%,然后將感染菌液的幼蟲放在上面,每瓶放兩只為宜,要求兩只幼蟲之間不要靠攏,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蓋細沙土3cm,稍壓平表面,為了保持濕潤,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內(nèi)外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曬。
2、箱栽:箱栽也適合于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木盆、塑料盆進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份散失,先將細沙土鋪5-7cm厚,再均勻地放入菌蟲,每只蟲之間相隔2-3cm,上面再蓋沙土3-5cm,表面用塑料薄膜拱起保濕,為了節(jié)約場地,還可將木箱重疊起來。
3、床栽:床架栽培是進行大批生產(chǎn)的發(fā)展方式,這種方式一般適宜室內(nèi),可充分利用室內(nèi)室外進行層架栽培,節(jié)約場地,床架寬1米,長根據(jù)自已的房間設(shè)計,采用竹、木制作,每層四邊高12cm用于擋土,栽培時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倒細沙土5-7cm,放入菌蟲,距離按箱栽,上面蓋沙土3-5cm,然后覆蓋塑料薄膜,保持相應(yīng)的空間。
4、露地栽:露地栽是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關(guān)鍵要選好場地,首先要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做到能遮陰、能排水、能防旱、能保溫、能防人畜踐踏的環(huán)境。栽培方法可進行平地式或畦式兩種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將一般平地、坡地、荒地鏟出表土15cm,寬1米,長不限,然后填上5cm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再蓋細沙土5-7cm外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要有排水溝,上面要有樹林或陰棚遮陰。 畦式栽培:畦式栽培可避免陽光和高溫,既防旱又保濕,適宜廣大農(nóng)村栽培,畦式寬100cm,深50cm,長不限,四周同樣能排水,栽培時在畦部先鋪5cm厚的細沙土,再按述方法放入菌蟲,然后又蓋細沙土5cm,畦旁用竹拱弓,最后覆蓋塑料薄膜兩端通風(fēng),上再蓋草蓮遮陰和降溫。
三、管理技術(shù) 冬蟲夏草栽培后的管理技術(shù)非常簡單,主要是溫度、濕度、光照、空氣方面的管理。
1、溫度:冬蟲夏草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先低后高,但寧愿過低、生長慢,不能過高受影響,菌絲生長12~18℃為好,溫度低長勢慢,但雜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零下40℃都凍不死,但高于32℃就死亡,在后期子座生長階段需要20~25℃有利生長。
2、濕度:濕度管理是冬蟲夏草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蟲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和濕度基本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它不需要外來的營養(yǎng)和濕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蟲體本身的濕度不易干燥,因此隨時保持沙土的濕潤,要求含水達60%為宜,如果干燥可噴少量的清水保持相應(yīng)的濕潤。
3、光照:冬蟲夏草栽培不需很強的光照,以避光為好,后期子座發(fā)育時以散射光為好,但不能讓太陽直曬,特別是室外栽培應(yīng)采用陰林、人工搭陰棚、草蓮覆蓋等方式遮陰。
4、空氣:冬蟲夏草菌絲生長階段對空氣不重要,子座快要出土?xí)r應(yīng)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氣,以利子座的生長,并保持空氣相對濕度75~95%左右,出土后10-20天就生長成熟。 四、采收加工 在自然條件下,冬蟲夏草生長期一般為9個月,若今年9-11月栽培的明年5-6月可長出子座,也有在室內(nèi)3-4月栽培的,當(dāng)年9-10月長出子座,生長快慢決定品種性質(zhì)和環(huán)境溫度,冬蟲夏草成熟標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cm,頂端以發(fā)育成子囊果“毛筆尖”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用竹、木桿輕輕刨開沙土,將冬蟲夏草揀出來,放在筐內(nèi),注意不要把蟲體與子座弄斷,更不要把蟲體或子座刨傷,采收后用水沖凈泥沙,及時放在太陽下曬干或烘干。
保存:冬蟲夏草易受潮,必須充分干燥,干燥后立即裝入塑料袋或瓶中封閉,防潮保存銷售。
6,冬蟲夏草怎么種植
展開全部
一、栽培條件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準備菌種和昆蟲兩個條件,最大的難度是昆蟲來源,昆蟲目前主要靠野生采集,人工繁殖這種昆蟲還有一定的因難,它制約了人工栽培的進展。
1、菌種:
冬蟲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優(yōu)良的純菌種,目前全國的品種很多,一是要選擇純度高、無雜菌、無老化的菌種;二是要選擇感染力強,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能對昆蟲迅速感染得病死亡的品種;三是要選擇適應(yīng)范圍廣,特別是對環(huán)境濕度變化和其它雜菌感染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品種。
2、昆蟲:昆蟲主要利用蝙蝠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的寄主,也可利用桑蠶、柞蠶作寄主,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shù)量多少根據(jù)自已的栽培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000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公升。
3、環(huán)境: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guān)鍵決定于溫度。冬蟲夏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宜溫度是5~32℃,最適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為宜,只要能滿足這個溫度范圍,就可以栽培。
4、栽培季節(jié):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nèi)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充分利用自然氣溫,撐握好栽培季節(jié),可降低生產(chǎn)成本。
二、栽培方式
冬蟲夏草的栽培方式很多,一種是利用昆蟲栽培出與野生一樣的冬蟲夏草,另一種是用米飯、PDA培養(yǎng)基或其它固體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草,這種草與蟲草功能相同。
栽培時可進行室內(nèi)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根據(jù)自已的條件任意選擇,無論哪種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須培養(yǎng)菌蟲,使昆蟲在入土之前先感染上這種帶
“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xí)r已重病在身,不宜亂爬,有利于早死、快出、生長均勻。
菌蟲培養(yǎng)方法是將已制好的液體菌種用噴霧器噴在幼蟲身上,也可將菌液噴在桑葉上,吃后感染病菌,噴量每次見濕為宜,每天噴二次,三天后這種菌液浸染蟲體內(nèi)
部感染病菌,使幼蟲出現(xiàn)行動遲緩,處于昏迷狀態(tài),即可進行栽培。
1、瓶栽:瓶栽適合于家庭栽培,采用普通罐頭瓶洗凈后,在瓶內(nèi)先墊
2.5-3cm的細沙土,土質(zhì)含水量達60%,然后將感染菌液的幼蟲放在上面,每瓶放兩只為宜,要求兩只幼蟲之間不要靠攏,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蓋細沙
土3cm,稍壓平表面,為了保持濕潤,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內(nèi)外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曬。
2、箱栽:箱栽也適合于家庭栽
培,可利用大小木箱、木盆、塑料盆進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份散失,先將細沙土鋪5-7cm厚,再均勻地放入菌蟲,每只蟲之間相隔
2-3cm,上面再蓋沙土3-5cm,表面用塑料薄膜拱起保濕,為了節(jié)約場地,還可將木箱重疊起來。
3、床栽:床架栽培是進行大批生產(chǎn)的發(fā)
展方式,這種方式一般適宜室內(nèi),可充分利用室內(nèi)室外進行層架栽培,節(jié)約場地,床架寬1米,長根據(jù)自已的房間設(shè)計,采用竹、木制作,每層四邊高12cm用于
擋土,栽培時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倒細沙土5-7cm,放入菌蟲,距離按箱栽,上面蓋沙土3-5cm,然后覆蓋塑料薄膜,保持相應(yīng)的空間。
4、露地栽:露地栽是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關(guān)鍵要選好場地,首先要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做到能遮陰、能排水、能防旱、能保溫、能防人畜踐踏的環(huán)境。栽
培方法可進行平地式或畦式兩種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將一般平地、坡地、荒地鏟出表土15cm,寬1米,長不限,然后填上5cm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
蟲,再蓋細沙土5-7cm外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要有排水溝,上面要有樹林或陰棚遮陰。
畦式栽培:畦式栽培可避免陽光和高溫,既防旱又保濕,適宜廣大農(nóng)村栽培,畦式寬100cm,深50cm,長不限,四周同樣能排水,栽培時在畦部先鋪5cm
厚的細沙土,再按述方法放入菌蟲,然后又蓋細沙土5cm,畦旁用竹拱弓,最后覆蓋塑料薄膜兩端通風(fēng),上再蓋草蓮遮陰和降溫。
三、管理技術(shù) 冬蟲夏草栽培后的管理技術(shù)非常簡單,主要是溫度、濕度、光照、空氣方面的管理。
1、溫度:冬蟲夏草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先低后高,但寧愿過低、生長慢,不能過高受影響,菌絲生長12~18℃為好,溫度低長勢慢,但雜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零下40℃都凍不死,但高于32℃就死亡,在后期子座生長階段需要20~25℃有利生長。
2、濕度:濕度管理是冬蟲夏草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蟲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和濕度基本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它不需要外來的營養(yǎng)和濕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蟲體本身的濕度不易干燥,因此隨時保持沙土的濕潤,要求含水達60%為宜,如果干燥可噴少量的清水保持相應(yīng)的濕潤。
3、光照:冬蟲夏草栽培不需很強的光照,以避光為好,后期子座發(fā)育時以散射光為好,但不能讓太陽直曬,特別是室外栽培應(yīng)采用陰林、人工搭陰棚、草蓮覆蓋等方式遮陰。
4、空氣:冬蟲夏草菌絲生長階段對空氣不重要,子座快要出土?xí)r應(yīng)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氣,以利子座的生長,并保持空氣相對濕度75~95%左右,出土
后10-20天就生長成熟。 四、采收加工
在自然條件下,冬蟲夏草生長期一般為9個月,若今年9-11月栽培的明年5-6月可長出子座,也有在室內(nèi)3-4月栽培的,當(dāng)年9-10月長出子座,生長快
慢決定品種性質(zhì)和環(huán)境溫度,冬蟲夏草成熟標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cm,頂端以發(fā)育成子囊果“毛筆尖”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用竹、木桿輕輕刨開沙土,將冬蟲夏草揀出來,放在筐內(nèi),注意不要把蟲體與子座弄斷,更不要把蟲體或子座刨傷,采收后用水沖凈泥沙,及時放在太陽下曬干或烘干。
保存:冬蟲夏草易受潮,必須充分干燥,干燥后立即裝入塑料袋或瓶中封閉,防潮保存銷售。展開全部
真正的冬蟲夏草目前還不能人工種植。目前人工種植的叫做北冬蟲夏草。藥效與真正的冬蟲夏草相差較大。所以市場需求有限。價格也不高。如果你自己沒有銷售渠道。應(yīng)該謹慎投資。
7,冬蟲夏草是怎么生長的為什么那么貴有什么療效
冬蟲夏草是一種真菌,寄生在幼蟲上,生長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產(chǎn)量極低,所以價格高,它的藥用價值極高,具有補肺益腎的功效。完全可以人工栽培。
西藏的天氣最適合其生長,幾乎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已記載產(chǎn)區(qū)有青海、西藏、甘肅、四川、云南、貴州、新疆等地區(qū)。
冬早夏草栽培技術(shù)
(一)概述
別名蟲草、冬蟲草、夏草冬蟲。
為麥角科蟲草屬植物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的子座及其奇主的干燥蟲體。甘,溫。滋肺補腎,主治肺結(jié)核、咯血、虛喘、盜汗,道精,陽痿,腰膝酸痛。多生于高寒山區(qū)、草原、河谷、草叢中。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區(qū)。
(二)植物特性
冬蟲夏草是一種屬于囊菌綱、肉座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的真菌寄生于鱗翅目蝙蝠蛾幼蟲的蟲菌結(jié)合體。整個外形由蟲體和子實體相連接而成,外表黃棕色或黃褐色,蟲體極似家蠶,細長圓柱形,長3~5厘米,粗約0.3~1厘米,有20~30個明顯環(huán)節(jié),腹部有足8對,尤以中部4對較為明顯。子實體是指延伸于寄主昆蟲體外的。由菌絲反復(fù)紐結(jié)和分化后形成的肉眼可以識別的繁殖器官。質(zhì)地較脆,斷面黃白色,頭部紅棕色,長有子座,子座多單生,細長像棍棒一樣,長4~10厘米,頂部膨大,表面棕褐色,質(zhì)地略韌,斷面黃白色且呈纖維狀,子座的頭部散生或密生著子囊殼,子囊殼中形成無數(shù)的子囊,子囊中就是能進行有性繁殖的子囊孢子。
(三)生長特性
冬蟲夏草的分布與地形、地貌、海拔的高低都有密切的關(guān)系。其寄主編幅蛾喜生長在潮濕、低溫、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勢和地貌上。
(四)栽培技術(shù)
1,栽培條件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準備菌種和昆蟲兩個條件。
(1)菌種
冬蟲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優(yōu)良的純菌種,一是要早熟、高產(chǎn),主要目的是縮短生產(chǎn)周期,降低成本。二是要感染力強,要求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成活率達95%,以上,能對昆蟲迅速感染,盡快得病死亡。三是適應(yīng)范圍廣,特別是對環(huán)境溫度變化和其他雜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2)昆蟲
昆蟲主要利用蝙幅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的寄生,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shù)量多少根據(jù)自己的栽培而決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千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千克,可栽出鮮冬蟲夏草0.5千克,曬干品0.05干克,價值100元。
(3)環(huán)境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guān)鍵決定于溫度。冬蟲夏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溫度是5~32℃,最適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為宜。
(4)栽培季節(jié)
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培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nèi)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
2.栽培方法
冬蟲夏草的栽培方式很多,可進行室內(nèi)外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任意選擇。無論哪種栽培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須先培養(yǎng)菌蟲,使昆蟲在人土之前感染上這種帶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xí)r已重病在身不宜亂爬,有利于早死,快出,生長均勻。
菌蟲培養(yǎng)方法是將已制好的液體菌種用噴霧器噴在幼蟲身上,見濕為止,每天噴2次,3天后這種受菌液浸害的幼蟲出現(xiàn)行動遲緩,處昏迷狀態(tài),即可進行栽培。
(1)瓶栽
適合于家庭栽培,采用普通罐頭瓶洗凈后,在瓶內(nèi)先墊一層2.5~3厘米的細沙土,土質(zhì)含水量60%,然后將感染菌液的幼蟲放在上面,每瓶放兩只為宜,要求兩只幼蟲之間不要靠攏,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蓋細沙土3厘米,稍壓平表面。為了保持濕潤,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內(nèi)外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射。
(2)箱栽
也適合于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塑料盆進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分散失,先將細沙土鋪5-7厘米厚,再均勻地放入菌蟲,每只蟲之間相隔2~3厘米,上面再蓋沙士3~5厘米,表面用塑料薄膜保濕。為了節(jié)約場地,還可將木箱重疊起來。
(3)床栽
床架栽培是進行大批生產(chǎn)的發(fā)展方式,這種方式一般適宜室內(nèi),可充分利用室內(nèi)空間進行層架栽培,節(jié)約場地。床架寬100厘米,長根據(jù)自己的房間設(shè)計,采用竹、木制作,每層四邊高12厘米用于擋土,栽培時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倒細沙土5~7厘米拍平,放入菌蟲,距離按箱栽,上面蓋沙土3~5厘米,然后覆蓋塑料薄膜。
(4)露地栽
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關(guān)鍵要選好場地,首先要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做到能遮蔭,能排水,能防旱,能防人畜踩踏的環(huán)境。栽培方法可進行平地式或畦式兩種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將一般平地、被地、荒地鏟除表土15厘米,寬100厘米,長不限,然后填上5厘米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再蓋細沙土5~7厘米,外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要有排水溝,上面要有樹林或蔭棚遮蔭。
(5)畦式栽培
畦式栽培可避免陽光和高溫的問題,適宜廣大農(nóng)村栽培。畦寬100厘米,深50厘米,長不限,四周同樣能排水,栽培時在畦底部先鋪5厘米厚的細沙土,再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然后又蓋細沙土5厘米,最后覆蓋塑料薄膜。畦旁用竹拱弓,上蓋草簾遮蔭和降溫。
3.管理技術(shù)
冬蟲夏草栽培后的管理技術(shù)非常簡單,主要是溫度、濕度、光照、空氣方面的管理。
(1)溫度
冬蟲夏草對溫度的要求比較寬,一般是先低后高,但寧愿過低生長慢,不能過高受影響。菌絲生長12-18℃為好,溫度低長勢慢,但雜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40℃都凍不死,但高于40℃就會死亡,在后期子座生長階段溫度20~25℃有利生長。
(2)濕度
濕度管理是冬蟲夏草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蟲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和濕度基本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它不需要外來的營養(yǎng)和濕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蟲體本身的溫度不易干燥,因此隨時保持沙土的濕潤,要求含水量達60%為宜,如果干燥可噴少量的清水保持相應(yīng)的濕潤。
(3)光照
冬蟲夏草栽培不需很強的光照,以避光為好,后期子座發(fā)育時以散光為好,但不能讓太陽直曬,特別是室外栽培應(yīng)采用林蔭、人工搭蔭棚、草簾覆蓋等方式遮蔭。
(4)空氣
冬蟲夏草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很多空氣,特別是在子座快要出地時應(yīng)立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氣,以利子座的生長,并保持空氣相對濕度75%~95%左右,出土后10~20天就趨成熟。
(五)采收加工
在自然條件下,冬蟲夏草生長期一般為9個月,生長快慢主要決定品種性質(zhì)成熟標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厘米,頂端發(fā)育成子囊果“毛筆尖”時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用竹、木竿輕輕刨開沙士,將冬蟲夏草揀出來,放在筐內(nèi),注意不要把蟲體與子座弄斷,更不要把蟲體或子座刨爛,收完后用水沖凈泥沙,及時放在太陽下曬干或烘干。
加工方法:封裝冬蟲夏草是用散蟲草作原料加工而成。即散蟲草回潮后,整理平直,每7~10條用線扎成小把用微火烘烤至完全干透后即可,48個小把尾村尾裝入鐵格,裝三層,每層16個以上,擠封成后,經(jīng)過熏硫和烘干,加上商標用紅絲繩捆扎牢固。規(guī)格要求每封蟲草應(yīng)保持在0.25克左右,用木箱裝,內(nèi)村一層防潮紙,外用鐵帶捆扎,置通風(fēng)干燥處貯存。
8,冬蟲夏草的外貌作用生長環(huán)境配方
冬天是蟲,夏天是草,冬蟲夏草是個寶?!倍x夏草簡稱蟲草,是冬季真菌寄生于蟲草蛾幼蟲體內(nèi),到了夏季發(fā)育而成。冬蟲夏草因此得名。
從外形上看,冬蟲夏草蟲體呈金黃色、淡黃色或黃棕色,又因價格昂貴而有“黃金草”之稱。因其藥用價值高,功效好,在國內(nèi)外被視為珍品,市場需求量大,但因其天然資源量稀少,故價格十分昂貴。
冬蟲夏草究竟是蟲還是草?青海大學(xué)牧科院副研究員、多年從事冬蟲夏草人工培育研究的王宏生介紹說,從它的形成過程來看。通俗地講,就是蝙蝠科許多種別的蝙蝠蛾為繁衍后代,產(chǎn)卵于土壤中,卵之后轉(zhuǎn)變?yōu)橛紫x,在此前后,冬蟲夏草菌侵入幼蟲體內(nèi),吸收幼蟲體內(nèi)的物質(zhì)作為生存的營養(yǎng)條件,并在幼蟲體內(nèi)不斷繁殖,致使幼蟲體內(nèi)充滿菌絲,在來年的5-7月天氣轉(zhuǎn)暖時,自幼蟲頭部長出黃或淺褐色的菌座,生長后冒出地面呈草梗狀,就形成我們平時見到的冬蟲夏草。因此,雖然兼有蟲和草的外形,卻非蟲非草,屬于菌藻類生物。 冬蟲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國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貴州、甘肅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區(qū)。專業(yè)人士根據(jù)產(chǎn)地的不同又分為青海草、藏草、川草、滇草等。也有把產(chǎn)自青海、西藏的統(tǒng)稱為藏冬蟲夏草。一般來講,青海、西藏兩地出產(chǎn)的冬蟲夏草內(nèi)在品質(zhì)要比其他地方的好,很受市場歡迎,售價也較高。
是真菌冬蟲夏草寄生於蝙蝠蛾幼蟲體上的子座與幼蟲尸體的復(fù)合物。屬於麥角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顧名思義,冬蟲夏草當(dāng)然冬天是蟲,而夏天就變成草了。為什麼這麼神奇呢?原來,冬蟲夏草是一種叫做蝙蝠蛾的動物,將蟲卵產(chǎn)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長得像蠶寶寶一般的幼蟲。另外,有一種孢子,會經(jīng)過水而滲透到地下,專門找蝙蝠蛾的幼蟲寄生,并吸收幼蟲體的營養(yǎng),而快速繁殖,稱為蟲草真菌。當(dāng)菌絲慢慢成長的同時,幼蟲也隨著慢慢長大,而鉆出地面。直到菌絲繁殖至充滿蟲體,幼蟲就會死亡,此時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謂的冬蟲。而當(dāng)氣溫回升后,菌絲體就會從冬蟲的頭部慢慢萌發(fā),長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稱為夏草。在真菌子座的頭部含有子囊,子囊內(nèi)藏有孢子。當(dāng)子囊成熟時,孢子會散出,再次尋找蝙蝠蛾的幼蟲作為寄主,這就是冬蟲夏草的循環(huán)。 冬蟲夏草的成分 蟲草菌素:為一種與核酸有關(guān)的物質(zhì),具有抗生作用與抑制細胞分裂的作用。
冬蟲夏草的效用 冬蟲夏草有滋肺陰、補腎陽的作用,所以可以作為滋肺補腎、止血化痰、保肺、化痢、止癆嗽等調(diào)補的食品。 冬蟲夏草的未來發(fā)展 近年來臺灣已經(jīng)開始發(fā)展培育冬蟲夏草的技術(shù),也成為保健食品的原料之一。因為冬蟲夏草的藥性平和,不容易產(chǎn)生副作用,所以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體質(zhì)。但是冬蟲夏草并不容易采集到,所以價格自然居高不下。
如果可以使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菌絲體來深層發(fā)酵培養(yǎng),并大量生產(chǎn)降低成本,應(yīng)該是全體民眾的福氣喔!冬蟲夏草 又稱冬蟲草、蟲草,它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幼蟲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fù)合體。
外貌:冬蟲夏草菌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3~11厘米;不育柄部長3~8厘米,直徑1.5~4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數(shù)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橢圓形,長250~500微米,直徑80~200微米,每一子囊殼內(nèi)有多數(shù)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nèi)有8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于土中的幼蟲體內(nèi),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夏季長出子座。
真假鑒別
偽品主要有地蠶,其狀如螺,又叫螺絲菜。還有亞香棒蟲草等一些低海拔地區(qū)的蟲草,雖外形較相似,主要區(qū)別是其子座短,有的是雙子座,菇類氣味淡。更為惡劣的是用石膏粉或面粉摻膠用模型壓成,其子座則是黃花菜插上,只要把它泡浸水中,用手捏則原形畢露了。有的雖為正品,故意把加工時的蟲體插上的鐵線不拔去,結(jié)果鐵線也搭配上去了,這些都要充分注意和防備,常見的仿冒蟲草有如下幾種。
地蠶:“蟲體”呈梭形。略彎曲,環(huán)紋較少,僅3~15條。外表淡黃色。
涼山蟲草:“蟲體”較長。有3—6厘米,表面棕褐色,“蟲足”不明顯?!安莶俊奔氶L,有10—30厘米,直徑較細,呈黃棕色至黃褐色。少數(shù)“草部”頂端有分支。
霍克斯蟲草:又稱亞香棒蟲草。蟲體表面灰黃色,足明顯可見?!安莶俊背实疑粱液谏?,少數(shù)上部分叉,膨大部分可見多數(shù)小黑色,質(zhì)脆易折斷,氣微香,味淡。
白僵蠶:“蟲體”略呈圓柱形,多彎曲皺縮,表面呈灰黃色,覆有白色粉霜狀物(氣生菌絲和分子孢子),頭部較圓。8對足呈突起狀。沒有“草部”。氣微腥,味微咸。
壓?!跋x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粉等經(jīng)加工模壓而成,“蟲體”光滑.呈黃白色,環(huán)紋特別明顯,質(zhì)重。折斷面呈淡白色,滴加少量碘試驗會顯藍色。久嚼粘牙,久煮會松散。草體部分往往用紅薯的干燥葉柄偽裝而成,中空而不易折稀?
作用:味甘,性平。能補腎壯陽,補肺平喘,止血化痰
[參考]含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組氨酸、丙氨酸、蟲草酸、甘露酸、脂肪、碳水化物、多種微量元素。
[宜忌]
宜: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jié)核,支氣管哮喘,咳嗽氣短,虛喘咯血者宜食;體虛多汗,自汗,盜汗者宜食;病后虛弱,久虛不復(fù),或衰勞體弱,以及各種慢性消耗性病人宜食;腎氣不足,腰膝酸痛,陽痿遺精者宜食;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宜食;糖尿病人,紅斑狼瘡,慢性腎炎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球減少患者宜食。
忌:冬蟲夏草溫和平補,能平補陰陽,諸無所忌。
有祛痰、平喘作用,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且能增強腎上腺素的作用;能改善腎衰患者的腎功能狀態(tài)和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對實驗性腎炎有效;能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抗實驗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缺氧;能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有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放射及鎮(zhèn)靜作用。
[用途]用于腎虛陽痿,遺精,頭昏耳鳴;肺虛或肺腎兩虛,喘咳短氣,或咳血;體虛自汗,畏風(fēng)。
[用法]一日5~10g。研末,浸酒,煎湯,入菜肴。
生長環(huán)境:關(guān)于蟲草的生長,一般人對其感到神秘莫測,前人曾有詩云:“冬蟲夏草名符實,變化生成一氣通。一物竟能兼動植,世間物理信難窮。”其實,蟲草是一種昆蟲與真菌的結(jié)合體。蟲是蟲草蝙蝠蛾的幼蟲,菌是蟲草真菌,每當(dāng)盛夏,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體小身花的蝙蝠蛾便將千千萬萬個蟲卵留在花葉上。繼而蛾卵變成小蟲,鉆進潮濕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莖的營養(yǎng),逐漸將身體養(yǎng)得潔白肥胖。這時,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蟲草蝙幅蛾幼蟲,便鉆進蟲體內(nèi)部,吸引其營養(yǎng),萌發(fā)菌絲。當(dāng)蟲草蝙蝠蛾的幼蟲食到有蟲草真菌的葉子時也會成為蟲草。
受真菌感染的幼蟲,逐漸蠕動到距地表二至三厘米的地方,頭上尾下而死。這就是“冬蟲”。幼蟲雖死,體內(nèi)的真菌卻日漸生長,直至充滿整個蟲體。來年春末夏初,蟲子的頭部長出一根紫紅色的小草, 高約二至五厘米,頂端有菠蘿狀的囊殼, 這就是“夏草”。蟲草這時發(fā)育得最飽滿,體內(nèi)有效成份最高,是采集的最好季節(jié)。青海,云南省迪慶、怒江州是我國蟲草的主要產(chǎn)地之一。
配方:1,蟲草人參酒:蟲草、人參各等量。以酒浸泡。每次飲1小杯。
本方以蟲草補腎壯陽,人參補元氣壯腎陽。用于元氣不足,腎虛陽痿。
2,蟲草全鴨:蟲草10g,雄鴨1只。鴨去毛和腸雜,將鴨頭順咀劈開,納入蟲草,放盆中,加姜、鹽、白酒,上籠蒸熟食。
9,冬蟲夏草如何種植
基本無法人工種植的。
蟲草真菌屬于生物界中真菌界、真菌門、子囊菌亞門、核菌綱、麥角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寄生在昆蟲、蛛類、大團囊菌以及麥角菌上并形成子實體,構(gòu)成了種類繁多的一大類群,在世界范圍內(nèi)分布廣泛。
蟲草分很多種,分別有冬蟲夏草、亞香棒蟲草、冬蟲夏草涼山蟲草、新疆蟲草、分枝蟲草、藿克蟲草、蛹蟲草、武夷山蟲草、龍洞蟲草、張家界蟲草、大塔頂蟲草、多殼蟲草、柔柄蟲草、下垂蟲草、江西蟲草、四川蟲草、尖頭蟲草、巴恩蟲草、貴州蟲草、赤水蟲草、革翅目蟲草、擬布班克蟲草、珊瑚蟲草、婁山蟲草、鼠尾蟲草、綠核蟲草、澤地蟲草、茂蘭蟲草、布氏蟲草、高雄山蟲草[淡黃蛹蟲草]、球頭蟲草、金龜子蟲草、螳螂蟲草、沫蟬蟲草、柄殼蟲草、擬茂蘭蟲草、細蟲草[黑錘蟲草]、發(fā)絲蟲草、金針蟲蟲草、日本蟲草、辛克萊蟲草、喙殼蟲草、擬暗綠蟲草、峨眉蟲草、粉被蟲草、大邑蟲草、叉尾蟲草、桫欏蟲草、蜻蜓蟲草、蟻蟲草、羅伯茨蟲草、九州蟲草、細柱蟲草、戴氏蟲草、變形蟲草、稻子山蟲草、雙梭孢蟲草、古尼蟲草等很多種,廣泛意義上的蟲草,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報道的四百多種。其中完全野生的冬蟲夏草又被專業(yè)人士分為青海草(意思為青海省境內(nèi)出產(chǎn))、藏草(部分人士表述意思為西藏自治區(qū)境內(nèi)出產(chǎn))、川草(意思為四川省境內(nèi)出產(chǎn))、滇草、甘肅草、爐草、灌草等。除了7.8月份,其他季節(jié)都可。以9月初種植為宜,12-1月種植的到開花時株型冠幅及花朵數(shù)量都不如前者。 如果有空調(diào)設(shè)備任何季節(jié)都可播種(一)概述 別名蟲草、冬蟲草、夏草冬蟲。 為麥角科蟲草屬植物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的子座及其奇主的干燥蟲體。甘,溫。滋肺補腎,主治肺結(jié)核、咯血、虛喘、盜汗,道精,陽痿,腰膝酸痛。多生于高寒山區(qū)、草原、河谷、草叢中。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區(qū)。
(二)植物特性 冬蟲夏草是一種屬于囊菌綱、肉座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的真菌寄生于鱗翅目蝙蝠蛾幼蟲的蟲菌結(jié)合體。整個外形由蟲體和子實體相連接而成,外表黃棕色或黃褐色,蟲體極似家蠶,細長圓柱形,長3~5厘米,粗約0.3~1厘米,有20~30個明顯環(huán)節(jié),腹部有足8對,尤以中部4對較為明顯。子實體是指延伸于寄主昆蟲體外的。由菌絲反復(fù)紐結(jié)和分化后形成的肉眼可以識別的繁殖器官。質(zhì)地較脆,斷面黃白色,頭部紅棕色,長有子座,子座多單生,細長像棍棒一樣,長4~10厘米,頂部膨大,表面棕褐色,質(zhì)地略韌,斷面黃白色且呈纖維狀,子座的頭部散生或密生著子囊殼,子囊殼中形成無數(shù)的子囊,子囊中就是能進行有性繁殖的子囊孢子。
(三)生長特性 冬蟲夏草的分布與地形、地貌、海拔的高低都有密切的關(guān)系。其寄主編幅蛾喜生長在潮濕、低溫、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勢和地貌上。
(四)栽培技術(shù)
1,栽培條件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主要是準備菌種和昆蟲兩個條件。
(1)菌種 冬蟲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優(yōu)良的純菌種,一是要早熟、高產(chǎn),主要目的是縮短生產(chǎn)周期,降低成本。二是要感染力強,要求菌種有較強的生命力,成活率達95%,以上,能對昆蟲迅速感染,盡快得病死亡。三是適應(yīng)范圍廣,特別是對環(huán)境溫度變化和其他雜菌感染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2)昆蟲 昆蟲主要利用蝙幅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的寄生,幼蟲要求必須是活的,個體大、肥胖的較好,數(shù)量多少根據(jù)自己的栽培而決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蟲1千克,母種一支,細沙土50千克,可栽出鮮冬蟲夏草0.5千克,曬干品0.05干克,價值100元。
(3)環(huán)境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無論海拔高低都可以,關(guān)鍵決定于溫度。冬蟲夏草是一種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繁殖適溫度是5~32℃,最適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為宜。
(4)栽培季節(jié) 利用自然氣溫,一年可栽培兩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內(nèi)人工控溫,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還可縮短生長期。
2.栽培方法 冬蟲夏草的栽培方式很多,可進行室內(nèi)外瓶栽、箱栽、床栽、露地栽培等方式,根據(jù)自己的條件任意選擇。無論哪種栽培方式,在栽培前都必須先培養(yǎng)菌蟲,使昆蟲在人土之前感染上這種帶病毒性的菌液,到入土?xí)r已重病在身不宜亂爬,有利于早死,快出,生長均勻。
菌蟲培養(yǎng)方法是將已制好的液體菌種用噴霧器噴在幼蟲身上,見濕為止,每天噴2次,3天后這種受菌液浸害的幼蟲出現(xiàn)行動遲緩,處昏迷狀態(tài),即可進行栽培。
(1)瓶栽 適合于家庭栽培,采用普通罐頭瓶洗凈后,在瓶內(nèi)先墊一層2.5~3厘米的細沙土,土質(zhì)含水量60%,然后將感染菌液的幼蟲放在上面,每瓶放兩只為宜,要求兩只幼蟲之間不要靠攏,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蓋細沙土3厘米,稍壓平表面。為了保持濕潤,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內(nèi)外適宜的溫度下進行管理,避免陽光直射。
(2)箱栽 也適合于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塑料盆進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分散失,先將細沙土鋪5-7厘米厚,再均勻地放入菌蟲,每只蟲之間相隔2~3厘米,上面再蓋沙士3~5厘米,表面用塑料薄膜保濕。為了節(jié)約場地,還可將木箱重疊起來。
(3)床栽 床架栽培是進行大批生產(chǎn)的發(fā)展方式,這種方式一般適宜室內(nèi),可充分利用室內(nèi)空間進行層架栽培,節(jié)約場地。床架寬100厘米,長根據(jù)自己的房間設(shè)計,采用竹、木制作,每層四邊高12厘米用于擋土,栽培時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倒細沙土5~7厘米拍平,放入菌蟲,距離按箱栽,上面蓋沙土3~5厘米,然后覆蓋塑料薄膜。
(4)露地栽 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關(guān)鍵要選好場地,首先要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做到能遮蔭,能排水,能防旱,能防人畜踩踏的環(huán)境。栽培方法可進行平地式或畦式兩種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將一般平地、被地、荒地鏟除表土15厘米,寬100厘米,長不限,然后填上5厘米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再蓋細沙土5~7厘米,外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要有排水溝,上面要有樹林或蔭棚遮蔭。
(5)畦式栽培 畦式栽培可避免陽光和高溫的問題,適宜廣大農(nóng)村栽培。畦寬100厘米,深50厘米,長不限,四周同樣能排水,栽培時在畦底部先鋪5厘米厚的細沙土,再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蟲,然后又蓋細沙土5厘米,最后覆蓋塑料薄膜。畦旁用竹拱弓,上蓋草簾遮蔭和降溫。
3.管理技術(shù) 冬蟲夏草栽培后的管理技術(shù)非常簡單,主要是溫度、濕度、光照、空氣方面的管理。
(1)溫度 冬蟲夏草對溫度的要求比較寬,一般是先低后高,但寧愿過低生長慢,不能過高受影響。菌絲生長12-18℃為好,溫度低長勢慢,但雜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40℃都凍不死,但高于40℃就會死亡,在后期子座生長階段溫度20~25℃有利生長。
(2)濕度 濕度管理是冬蟲夏草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蟲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和濕度基本能滿足它的生長要求,它不需要外來的營養(yǎng)和濕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蟲體本身的溫度不易干燥,因此隨時保持沙土的濕潤,要求含水量達60%為宜,如果干燥可噴少量的清水保持相應(yīng)的濕潤。
(3)光照 冬蟲夏草栽培不需很強的光照,以避光為好,后期子座發(fā)育時以散光為好,但不能讓太陽直曬,特別是室外栽培應(yīng)采用林蔭、人工搭蔭棚、草簾覆蓋等方式遮蔭。
(4)空氣 冬蟲夏草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很多空氣,特別是在子座快要出地時應(yīng)立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氣,以利子座的生長,并保持空氣相對濕度75%~95%左右,出土后10~20天就趨成熟。
(五)采收加工 在自然條件下,冬蟲夏草生長期一般為9個月,生長快慢主要決定品種性質(zhì)成熟標準是子座出土伸高3~5厘米,頂端發(fā)育成子囊果“毛筆尖”時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用竹、木竿輕輕刨開沙士,將冬蟲夏草揀出來,放在筐內(nèi),注意不要把蟲體與子座弄斷,更不要把蟲體或子座刨爛,收完后用水沖凈泥沙,及時放在太陽下曬干或烘干。
加工方法:封裝冬蟲夏草是用散蟲草作原料加工而成。即散蟲草回潮后,整理平直,每7~10條用線扎成小把用微火烘烤至完全干透后即可,48個小把尾村尾裝入鐵格,裝三層,每層16個以上,擠封成后,經(jīng)過熏硫和烘干,加上商標用紅絲繩捆扎牢固。規(guī)格要求每封蟲草應(yīng)保持在0.25克左右,用木箱裝,內(nèi)村一層防潮紙,外用鐵帶捆扎,置通風(fēng)干燥處貯存。
文章來源: 唐漢中醫(yī)藥商務(wù)網(wǎng)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
人工栽培至少要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菌種。菌種多是來自自然界的冬蟲夏草,按常規(guī)進行分離培養(yǎng)而取得。據(jù)研究,蟲草菌有性型發(fā)生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溫度以滿足體內(nèi)復(fù)雜的生理變化所要求的水分,且溫度與濕度之間存在相關(guān)性,在一定的濕度下,溫度變化緩慢或較為恒定,則不利于抽出子實體,有性型的發(fā)生必須要經(jīng)過低溫和變濕處理。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經(jīng)過多年的轉(zhuǎn)管培養(yǎng),也只長出發(fā)育不完全的幼小子座。他們認為,蟲草菌的世代必須有蝙蝠蛾幼蟲的某些活性物質(zhì)參與才能完成。現(xiàn)在的技術(shù)還無法種植,要不蟲草能漲那么貴,說能種拿是騙人的估計在過幾十年 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