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藥用功能,中藥三七的用途
發(fā)布時間:2022-07-04 02:15
編輯:網(wǎng)絡
點擊:344
中藥三七的用途三七藥性:微苦,溫。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主治:各種出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打粉內(nèi)服1-1,5克.煎水服3-10克。外用適量。孕婦慎用。消腫定痛、補虛止血、補血。三七味甘,性平。可將其研磨成粉……
1,中藥三七的用途
三七藥性:微苦,溫。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主治:各種出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打粉內(nèi)服1-1,5克.煎水服3-10克。外用適量。孕婦慎用。消腫定痛、補虛止血、補血。三七味甘,性平。可將其研磨成粉,制成三七粉,用于治療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失血。對于高血脂、心絞痛等病癥,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療功效。此外,三七可有效降低血糖、血壓,同時可軟化血管,以及抗衰老。還可以有效預防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服用三七,可有效調(diào)經(jīng)養(yǎng)顏、美容減肥。同時還可活血,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2,三七的功效與作用
三七的作用與功效:1、藥用功能:有消腫止痛、止血化瘀的功效。2、保健功能:養(yǎng)護肝臟抗擊炎癥,延遲老衰,調(diào)節(jié)血糖高低以及降低膽固醇等等。專業(yè)人士提醒孕婦使用三七要慎重,最好是咨詢過醫(yī)生,有其他藥可代替就不要使用三七。

3,姜三七有什么藥用功效
姜三七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現(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姜三七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緞e名】 三七姜、姜葉三七、土田七、竹葉三七、姜七【來源】 姜科姜七屬植物 姜三七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Craib,以根狀莖 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拘晕丁?辛,溫?!竟δ苤髦巍?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吐血衄血,月經(jīng)過多;外用治蟲蛇咬傷,外傷出血?!居梅ㄓ昧俊?1~3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研粉或用炭粉撒敷患處。
4,三七的藥用價值如何
姜三七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現(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姜三七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別名】 三七姜、姜葉三七、土田七、竹葉三七、姜七【來源】 姜科姜七屬植物 姜三七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Craib,以根狀莖 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拘晕丁?辛,溫?!竟δ苤髦巍?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吐血衄血,月經(jīng)過多;外用治蟲蛇咬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1~3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研粉或用炭粉撒敷患處。
5,泡酒用什么材料最好
適合泡酒的材料包括高麗參、長白山人參、保鮮參、野山參、移山參、西洋參、鹿茸、鹿鞭、鹿腎、長白山哈士蟆油、靈芝、不老草、野生天麻、三七等都是泡酒材料,泡酒的材料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是要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選取適用的材料。人參泡酒:人參酒有安神、健脾補肺、益氣生津、大補人體之元氣的功效,還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過程中的強度和靈活性,有強壯的作用,使身體對多種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增強,改善食欲和睡眠,也增強性功能。并且還能降低血糖、抗毒、抗癌,提高人體對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酒是一種植物發(fā)酵的酒精飲料,得到人參的滋養(yǎng),不僅吸收了人參的藥用養(yǎng)分,而人參有解除急性酒精中毒和爛醉的功效。靈芝泡酒:靈芝是一樣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的傳統(tǒng)中藥藥材。在生活當中可以在泡酒的時候,適當?shù)募尤腱`芝。靈芝泡酒,首先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靈芝當中含有許多的多糖物質(zhì),能夠提高人體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效果。另外,靈芝泡酒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預防和治療癌癥的作用。天麻泡酒:天麻泡酒是目前比較多見的一種飲品,飲用之后可以有效的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以及可以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除此之外,飲用天麻泡酒還可以達到增強體質(zhì)以及改善肢體麻木的效果。鹿鞭泡酒:鹿鞭泡酒喝,還能補益氣血,能提高人體造血功能,緩解人體氣血虧虛,平時人們出現(xiàn)經(jīng)絡不通破血流不暢,以及手腳冰冷和四肢無力等不良癥狀時,都可以用鹿鞭泡酒喝,它能加快身體血液循環(huán),也能讓人體出現(xiàn)了不適癥狀很快減輕。
6,三七的作用是什么
三七的藥用:燉雞或燉排骨有益氣養(yǎng)血、治療崩漏、產(chǎn)后虛弱、自汗、盜汗、有滋陽強壯作用。也治療老年人的頭風痛、腰肌酸軟無力等癥。方法:三七主根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左右,將其敲碎成蠶豆大小,用紗布包好,20克左右、加雞肉或排骨(500克)、鹽少許用文火燉1-2小時即可食用。產(chǎn)品:主根三七燉螃蟹極有助于清熱散血,舒筋活血,凡跌打損傷,瘀滯腫痛者皆可服食。方法:三七粉(10克左右)與適量螃蟹(清刷干凈)用文火燉,待蟹肉燉熟時,藥湯與蟹肉同食,極有助于清熱散血,舒筋活血,凡跌打損傷,瘀滯腫痛者皆可服食。產(chǎn)品:粉三七須根燉雞或燉排骨:有益氣養(yǎng)血、治療崩漏、產(chǎn)后虛弱、自汗、盜汗、有滋陽強壯作用。也治療老年人的頭風痛、腰肌酸軟無力等癥。方法:將三七須根(20克)放入冷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加雞肉或排骨(500克)、鹽少許用文火燉1-2小時即可食用。三七藥酒具有消腫定痛、活血散瘀、舒筋止痛的功用,用于瘀血滯痛、腰酸背痛、四肢酸軟、勞傷疼痛、跌打損傷、無名腫痛等癥。方法:100克三七(可直接用三七主根泡也可將其敲碎成黃豆大?。?、1kg白酒(50度左右)。三七和白酒泡30天以上可以服用,每次10ml,每日3次。三七粉三七粉(可將三七主根研成粉狀或直接購買有質(zhì)量保證的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膠囊:用法:1、跌打損傷等各種出血癥,直接用三七粉撒布傷口即可,傷口較大的,撒布三七粉后,再用消毒紗布加壓包扎,可迅速止血。2、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膠囊,一次2克,每日2-3次,溫開水或溫米湯送服??芍委煾鞣N體內(nèi)出血,如胃出血、鼻血、吐血、便血、尿血、子宮功能性出血、皮下出血、眼出血及腦血管出血。3、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膠囊一次2克,每日2-3次,溫開水或溫酒送服??芍委熝龆碌脑陆?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痛經(jīng)及產(chǎn)后惡露不停,小腹瘀滯疼痛等。4、適量三七粉與適量蜂蜜調(diào)和成糊狀,直接敷面10-20分鐘,具有活血潤膚、抗衰老的功用,長期敷面可使皮膚光潔、細嫩。(敷面期間,再用蜂蜜水內(nèi)服三七粉效果更佳)。5、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膠囊一次2克,每日2-3次,溫開水或蜂蜜水送服??芍委熤夤軘U張癥、肺結(jié)核和肺膿腫等引起得咯血。具有止血、鎮(zhèn)咳、祛痰及鎮(zhèn)痛作用。6、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膠囊一次2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能使心肌耗氧量減少,有助于減輕心臟負擔,故能治療冠心病和心絞痛。7、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膠囊一次2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以及治療腦動脈硬化,以及因血脂和膽固醇增高而導致的疾??;三七并具有抗腫瘤抗癌癥的作用。8、飲酒前或飲酒后(飲酒前服用效果更佳)。溫開水送服適量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膠囊,能保護人體肝臟。三七花用法活血化瘀1、少量三七花(3-5朵)直接用開水(200ml)沖泡,具有清熱、護肝、降壓、鎮(zhèn)靜安神的功效。2、少量三七花(3-5朵)與適量青果一起用開水沖泡,能夠治療急性咽喉炎。3、10克三七花、四個雞蛋、先用花和雞蛋煮10分鐘,然后將雞蛋敲碎殼再煮30分鐘,花和雞蛋同吃,可治療高血壓。4、三七花放溫水泡10-20分鐘,把肉炒到五成熟,再將花和肉一起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7,芝子的作用與功效
靈芝的主要作用與功效:1,可提高免疫力,增強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有抗癌防癌之功效。2,它對各種肝病都有一定的療效,可改善肝功能,使各項指標趨于正常。3,它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等的治療和預防。4,它可降低血膽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5,它可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阻止血小板聚集。這些功效對于中風有良好的防治作用。6,它能促血清、肝臟和骨髓的核酸、蛋白質(zhì)的生物合成,因此有效地抗病防衰老。7,它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較強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具有鎮(zhèn)靜安神的功效。擴展資料:靈芝的食用方法:泡水法:將靈芝剪成碎,放在杯內(nèi),用開水沖泡當茶飲,一般成人一天用量10g~15g之間,可連續(xù)沖泡5次以上。水煎法:將靈芝剪碎,放入藥罐內(nèi),加水煎煮,一般可煎煮3-4次。把所有煮液混和,分多次口服。泡酒法:將靈芝剪碎,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變成棕紅色時即可飲用,還可加入冰糖或蜂蜜。青芝:明目,補肝,安神,增強記憶力。赤芝:解胸胃郁結(jié),補中益氣,使人神志清明。黃芝:益脾胃,安神。白芝: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強體力。黑芝:利水道,益腎氣。紫芝:益精氣,堅筋骨,利關節(jié),療虛勞。靈芝菌甘,平。歸心、肺、肝、腎經(jīng)。主治虛勞、咳嗽、氣喘、失眠、消化不良,惡性腫瘤等。動物藥理表明實驗:靈芝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降壓和加強心臟收縮力的作用,對呼吸系統(tǒng)有祛痰作用,此外,還有護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8,吃三七粉的禁忌有哪些
吃三七粉的禁忌:孕期婦女禁止使用、感冒期間。女性在懷孕期間,禁止服用三七粉。這和孕婦不能服用很多西藥一樣的道理。風寒感冒期間不能服用三七花,因為三七花性微涼,會加重風寒感冒,三七粉性溫,風寒感冒期間可以服用。而患風熱感冒則不宜服三七粉。三七粉是植物三七(學名:Panax pseudo-ginseng)的根莖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別名田七粉,金不換。性溫,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腸經(jīng)。又稱北人參,南三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一直以來,三七都是一味中藥材。三七的功用,原來可用“止血、散瘀、定痛”六個字來概括。三七粉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生三七適用于跌打瘀血、外傷出血、產(chǎn)后血暈、吐血、衄血等血癥,熟三七適用于身體虛弱、食欲不振、神經(jīng)衰弱、過度疲勞、失血、貧血等。三七粉含多種皂甙,尚含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及少量黃酮。使用三七粉時需要注意:孕期婦女禁止使用:女性在懷孕期間,禁止服用三七粉。這和孕婦不能服用很多西藥一樣的道理。感冒期間:風寒感冒期間不能服用三七花,因為三七花性微涼,會加重風寒感冒,三七粉性溫,風寒感冒期間可以服用。而患風熱感冒則不宜服三七粉?;ㄅc粉對比三七花為生長二年以上的三七尚未開放的花蕾,民間作茶飲用,有清涼、平肝、降壓之效?,F(xiàn)代研究表明:三七花是三七全株中含三七皂苷最高的部位,含量高達13%以上,以Rb族皂苷為主,具有鎮(zhèn)靜安神、抗炎鎮(zhèn)痛、降血壓等藥理作用,常用于治療高血壓、偏頭痛、失眠等癥。它具備三七的大部份功效,但是與三七不能等同,兩者是有區(qū)別的。三七花 :性涼,味甘、微苦。主要用于清熱、解毒、涼血、免疫調(diào)節(jié)、活血通脈、養(yǎng)生抗衰、消炎鎮(zhèn)痛作用的有效成份。具有顯著的平肝、祛痰、平喘、鎮(zhèn)痛安眠、擴冠、抗過敏、排毒養(yǎng)顏等功效。三七粉:性溫,味苦回甜。補血,去瘀損,止血衄,能通能補,功效最良,是方藥中之最珍貴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傷新的優(yōu)點,熟三七粉可以補身體。
9,田七湯能晚上喝嗎
燉雞或燉排骨,有益氣養(yǎng)血、治療崩漏、產(chǎn)后虛弱、自汗、盜汗、有滋陽強壯作用。也治療老年人的頭風痛、腰肌酸軟無力等癥。 方法:三七主根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左右,將其敲碎成蠶豆大小,用紗布包好,20克左右、加雞肉或排骨(500克)、鹽少許用文火燉1~2小時即可食用。三七粉百,主產(chǎn)于云南、廣西等地。三七粉為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莖經(jīng)過加工后所得的粉末狀物質(zhì)。三七粉既善于度止血,又能祛瘀,活血消腫,止痛力強內(nèi)。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的特點,對人體內(nèi)外各種出血,無論有無瘀滯均可使用容,單服或者外用均有良效。從中醫(yī)的角度考知慮,田七又叫作三七,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道,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腫痛。微量的田七專具有活血的作用,可以少量的當做作料放在食物中屬,但是對于兒童來說是不建議使用的。田七,全世界僅我國廣西、云南等省區(qū)部分縣種植。含有谷甾醇、胡蘿卜甙、淀粉、蛋白質(zhì)、油脂等營養(yǎng)成分,生用有止血強心、強身健體、抗血栓等功能,熟用有活血、補血、強壯補虛之功效,是一種名貴藥材。1.止血補血田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促進血液細胞新陳代謝,平衡調(diào)節(jié)血液細胞。2.活血化瘀田七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長期服用可軟化血管,對促進血液健康有很好的效果,能夠預防多種心腦血疾病。同時由于其很好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的效果,田七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43132是治瘀血諸證之佳品,為傷科之要藥。3.抗血栓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環(huán)節(jié)包括了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過程。4.保肝護肝溫開水送服適量田七粉、田七片或田七膠囊,能保護人體肝臟。5.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田七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血流量,雙向調(diào)節(jié)血糖、降低血脂、膽固醇、抑制動脈硬化,預防和治療心腦組織缺血、缺氧癥。6.增強免疫力田七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的作用,能使過高或過低的免疫反應恢復到正常,但不干擾機體正常的免疫反應。7.強身健體田七能夠促進蛋白質(zhì)、核糖核酸(RNA)、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雙向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提高腦力,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
10,蟬蛻有什么藥用
[編輯本段]功用主治
散風熱,宣肺,定痙。治外感風熱,咳嗽音啞,麻疹透發(fā)不暢,風疹瘙癢,小兒驚癇,目赤,翳障,疔瘡腫毒,破傷風。 蟬蛻過程①《別錄》:"主小兒癇;灰服之主久痢。" ②《藥性論》:"治小兒渾身壯熱驚癇,兼能止渴。" ③《本草拾遺》:"研,一錢匕,井花水服,主啞病。" ④《本草衍義》:"治目昏翳。又水煎殼汁,治小兒出瘡疹不快。" ⑤《綱目》:"治頭風眩運,皮膚風熱,痘疹作癢,破傷風及療腫毒瘡,大人失音,小兒噤風天吊,驚哭夜啼,陰腫。"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宜忌】孕婦慎服。 《本草經(jīng)疏》:"疸疹虛寒證不得服。" 【選方】 ①治風溫初起,風熱新感,冬溫襲肺,咳嗽:薄荷一錢五分,蟬退一錢(去足、翅),前胡一錢五分,淡豆豉四錢,瓜婁殼二錢,牛蒡子一錢五分。煎服。(《時病淪》辛涼解表法) ②治咳嗽,肺氣壅滯不利:蟬殼(去土,微炒)、人參(去蘆)、五味子各一兩,陳皮、甘草(炙)各半兩。共為細末。每服半錢,生姜湯下,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蟬殼湯) ③治感冒、咳嗽失音:蟬衣一錢,牛蒡子三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五分。煎湯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④治痘瘡出不快:紫草、蟬蛻、木通、芍藥、甘草(炙)各等分。每服二錢,水煎服。(《小兒痘疹方論》快透散) ⑤治風氣客皮膚瘙癢不已: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調(diào)一錢匕,日三服。(《姚僧坦集驗方》) ⑥治痘后發(fā)熱發(fā)癢抓破:蟬退、地骨皮各一兩。為末。每服二,三匙,白酒服二、三次。(《赤水玄珠》蟬花散) ⑦治驚癇熱盛發(fā)搐:蟬殼(去土,炒)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黃芩一分,茯神一分,升麻一分,以上細末;牛黃一分(另研),天竺黃一錢(研),牡蠣一分(研)。上同勻細,每用半錢,煎荊芥、薄荷湯調(diào)服,無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蟬殼散) ⑧治小兒天吊,頭目仰視,痰塞內(nèi)熱:金牛兒,以漿水煮一日,曬干為末,每服一字,冷水調(diào)下。(《衛(wèi)生易簡方》) ⑨治小兒噤風,初生口噤不乳:蟬蛻二七枚,全蝎二七枚。為末,入輕粉末少許,乳汁調(diào)灌。(《全幼心鑒》) ⑩治小兒夜啼:蟬退二七枚,辰砂少許。為末,煉蜜丸,令兒吮。(《赤水玄珠》蟬退膏)或用蟬蛻四十九個,去前截,以后截研為末,分四次服,鉤藤湯調(diào)下。 ⑾治破傷風:蟬蛻(去土)不以多少。為細末。摻在瘡口上,毒氣自散。(《楊氏家藏方》追風散) ⑿治癍瘡入眼或病后生翳障:蟬蛻(洗凈,去土)、白菊花各等分。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蜜少許煎,乳食后,量兒大小與之。(《小兒痘疹方論》蟬菊散) ⒀治內(nèi)障:龍退(即蛇皮)、蟬退、鳳凰退(鳥花雞卵殼),人退、佛蛻(即蠶紙)。上等分,不以多少,一處同燒作灰,研為細末。每服一錢,熱豬肝吃,不拘時候,日進三服。(《眼科龍木論》五退散) 蟬蛻菊花茶⒁治疔瘡:蟬退殼、白僵蠶各等分。上為末,醋調(diào)涂四圍,留瘡口,俟根出稍長,然后拔根出,再用藥涂瘡。一方不用醋,用油調(diào)涂。(《圣惠方》蟬蛻散)或用蟬蛻炒為末,蜜水調(diào)服一錢,另以唾液調(diào)末,涂搽患處。 ⒂治瘰疬:胡桃打開,掏出一半瓤,裝滿蟬蛻,外以黃土泥封妥,鐵絲扎緊,置慢火上焙干,泥自脫落,再將胡桃研細面,用黃酒為引,開水沖服,每日早空心服一個,連服一百日。(《河北中醫(yī)藥集錦》) ⒃治聤耳出膿:蟬蛻半兩(燒存性),麝香半錢(炒)。上為末,綿裹塞之,追出惡物。(《海上方》) ⒄治小兒陰腫:蟬蛻半兩,煎水洗;仍服五苓散,即腫消痛止。(《世醫(yī)得效方》)(多因坐地風襲,或為蟲蟻所傷) ⒅小兒初生、口噤不乳。用蟬蛻十數(shù)枚、全蝎(去毒)十數(shù)枚,共研為末,加輕粉末少許,乳汁調(diào)勻灌下。 ⒆破傷風?。òl(fā)熱)。用蟬蛻炒過,研為末,酒送服一錢,極效。又方:有得意蛻研為末,加蔥涎調(diào)勻,涂破處,流出惡水,立效。此方名"追風散"。 ⒇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diào)服,此方名"清膈散"
[編輯本段]臨床應用
①治療破傷風 取蟬蛻去頭、足,焙干研細。成人日服3次,每次3~5錢,用黃酒2兩沖服。小兒酌減。同時配合針灸,給鎮(zhèn)靜劑、抗菌素等,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在服藥后24~48小時,往往全身出汗,頗面潮紅,繼則全身出現(xiàn)散在性小皮疹,體溫升高,若白細胞總數(shù)不高,可不必特殊處理,但須注意補給水分。在陣發(fā)性抽搐停止后可酌情減量,待病人張口自如,腰背腹肌持續(xù)性痙攣狀態(tài)消失時即可停藥。臨床治療29例,僅1例死亡。 ②治療慢性蕁麻疹 取蟬蛻洗凈,曬干,炒焦,研末,過篩,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或取蟬蛻2份,刺蒺藜1份,蜂蜜適量,制成丸劑,每丸重3錢,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溫開水送下。治療慢性蕁麻疹30例,治愈7例,顯效15例,好轉(zhuǎn)5例。有效病例服藥2~3天后即見癥狀改善;皮損逐漸消退;服藥5~7天癥狀和皮損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繼續(xù)服藥15~20天,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 ③治療化膿性沖耳炎 取蟬蛻1個焙干研細,加冰片1分,輕粉8分,調(diào)勻備用,患耳先用雙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適量蟬退粉,每日1次、如發(fā)現(xiàn)頭暈、惡心等癥狀,應即停用。治療19例,痊愈6例,其余13例因中斷治療,效果不明。 蟬蛻治療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 本病也稱巨大性蕁麻疹,是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形成的局限性水腫,大部分是過敏所致,蚊蟲叮咬后的過敏導致的水腫也是其中一類,多發(fā)于黏膜與皮膚交界處的疏松部位,如眼瞼,口唇,陰囊包皮等處.水腫處皮膚緊張,發(fā)亮,境界不清,包皮淡紅或蒼白.因水腫而有墜脹麻癢等不適,筆者采用蟬蛻為主之內(nèi)服劑,往往較抗組胺制劑療效理想,內(nèi)服外洗合用,見效更速,不能內(nèi)服單味煎水濕敷即能取效. 附方: 蟬蛻15克 柴胡10克 防風10克 車前子10克 黃柏6克 六一散10克 水煎服. 蟬蛻有止咳作用 蟬蛻能止咳嗽,特別是喉癢之咳,有迅速止咳癢而愈咳嗽的作用.無論風寒.風熱皆可用之,凡咳時有喉癢狀,以蟬蛻10克,單味煎湯服甚效. 蟬蛻用于咳喘 本品質(zhì)輕味薄歸肺經(jīng),可清熱散風,開宣肺氣,肺氣得宣,則氣道通暢,痰濕得化,逆氣得降,從而達到平喘止咳化痰之目的.臨床配用于平喘止咳化痰方中,可提高療效. 蟬蛻用于耳鳴 耳聾 附方 : 蟬蛻15克. 菊花15克 .白蒺藜15克 .葛根10克 .赤勺10克 .丹皮10克 .沙參15克 .枝子10克 水煎服 方中蟬蛻清散肝經(jīng)風熱,通利耳竅,聰耳平鳴,菊花 蒺藜 枝子助蟬蛻清熱散風,葛根升發(fā)清陽,赤勺丹皮涼血散血通絡,沙參養(yǎng)陰清熱.臨床隨癥加減,均獲良效. 蟬蛻治鞘膜積液 癥屬肝經(jīng)郁滯,水濕停積,發(fā)為水疝.藥用蟬蛻30克水煎局部熱敷,日3-4次,次日愈半,再日消失.<綱目>云 蟬蛻可治"陰腫" 蟬蛻治小兒夜啼 嬰兒夜啼.煩鬧而無器質(zhì)性或感染性疾病者,用蟬蛻15-20克,水煎加糖,睡前喂服,即可安然入眠. 【各家論述】 ①《綱目》:"蟬,主療皆一切風熱證,古人用身,后人用蛻,大抵治臟府經(jīng)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 ②張壽頤:"蟬蛻,主小兒驚癇,蓋幼科驚癇,內(nèi)熱為多,即《素問》之所謂血與氣并,交走于上,則為薄厥,治以寒涼,降其氣火,使不上沖,此所以能治癲癇之真義也,甄權(quán)謂蟬蛻治小兒壯熱,其意亦同。目之翳膜,兒之痘瘡,實熱為多,寒能勝熱,是以主之。瀕湖又謂治痘疹作癢,則實熱有余者宜之,如其氣虛作癢,勿混用。"蟬蛻:(蟬脫)(解表:疏散風熱藥)甘,寒。歸肝、肺經(jīng)。
功效: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退翳明目,息風止痙。
應用:
1、用于感冒風熱或溫病初起有表證者,可與荊芥、薄荷、金銀花等配用;表里熱盛者,并用石膏,以清解表里之熱。風熱所致的失音、咽痛,則常與胖大海同用。
2、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暢,以及風疹、風疹塊,皮膚搔癢。前者,常配牛蒡子、薄荷、葛根等以透發(fā)麻疹;后者,常配白蒺藜、荊芥、防風等以祛風止癢。
3、用于風熱目赤或翳障。前者,常與菊花、木賊、白蒺藜配伍,以疏風明目,如菊花散;后者,常與石決明、赤芍、當歸等配伍,以退翳明目。
4、用于破傷風和小兒驚風。破傷風,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常與天麻、全蝎、天南星配伍,如五虛追風散;小兒驚風,發(fā)熱、抽搐者,可與鉤藤、僵蠶、黃芩配伍,以清熱息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用于息風止痙,可用至30克。
研究:
含大量甲殼質(zhì)。
有鎮(zhèn)靜作用。能降低反射反應和橫紋肌緊張度,并對神經(jīng)有阻斷作用。蟬蛻
別名:蟬退、蟬衣、蟲蛻、蟬殼、知了皮、金牛兒、伏殼、枯蟬、蟬甲、蟬退殼、蟬脫、熱皮、麻兒鳥皮
使用提示:內(nèi)服:煎湯,3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蟬蛻知識介紹:
蟬蛻為蟬科昆蟲黑蚱羽化后的蛻殼。黑蚱蟲體較大,棲于楊、柳、榆、槐、楓楊等樹上。經(jīng)過1個世代往往要12至13年,我國分布于遼寧以南的大部分地區(qū)。夏、秋季在蟬所木版的樹下附近地面收集,或樹干上采集。收集后去凈泥土、雜質(zhì),曬干。包裝置干燥處,防止壓碎和潮濕。
蟬蛻形似蟬而中空,稍彎曲,長3至4厘米,寬約2厘米,表面黃棕色,半透明,有光澤。頭部有觸角1對,多斷落;復眼突出;頸部先端突出,口吻發(fā)達,下唇伸長成管狀。胸部背面呈十字型裂片,裂口吶卷,脊背兩側(cè)具小翅2對;腹面有足3對,被細毛。腹部鈍圓,共9節(jié)。體輕,中空,易碎。無臭,味淡。
以身干、色黃亮、體輕、完整無雜質(zhì)者為佳。
蟬蛻補充信息: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干燥處,防壓。
蟬蛻適合人群:
孕婦慎服。
蟬蛻食療作用:
蟬蛻味甘、辛、微咸,性涼;歸肺、肝經(jīng);輕清涼散,可升可降;
具有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明目退翳,祛風止痙的功效;
主治風熱感冒,咳嗽,頭暈,麻疹不透,咽痛音啞,目赤翳障,風前瘙癢,小兒驚癇、夜啼、破傷風。
蟬蛻做法指導:
1. 溫病初起,發(fā)熱咳嗽者,可與薄荷、前胡、牛蒡子等配伍。
2. 麻疹初期,透發(fā)不暢者,可與葛根、牛蒡子、薄荷、檉柳等配伍。
3. 風熱上攻,目赤腫痛者,可與石決明、赤芍藥、白蒺藜等相伍,以疏風清熱。
4. 皮膚風疹痛瘙癢者,可與防風、白鮮皮等配伍。
產(chǎn)地分布
主產(chǎn)山東、河南、河北、湖北、江蘇、四川等地。以山東產(chǎn)量較大。
我是山東的,我們那里很多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