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正宗三七,就上三七通
當前位置:首頁/三七百科> 端午除蟲草,為什么端午節(jié)人們在門窗上插艾草避邪驅(qū)蟲去毒

端午除蟲草,為什么端午節(jié)人們在門窗上插艾草避邪驅(qū)蟲去毒

為什么端午節(jié)人們在門窗上插艾草避邪驅(qū)蟲去毒端午節(jié)家門前插艾草是希望能驅(qū)驅(qū)穢氣,避避邪,圖個順遂。但也也有一定防病作用的.你好!主要是風俗習慣,辟邪。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1,為什么端午節(jié)人們在門窗上插艾草避邪驅(qū)蟲去毒

端午節(jié)家門前插艾草是希望能驅(qū)驅(qū)穢氣,避避邪,圖個順遂。但也也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你好! 主要是風俗習慣,辟邪。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端午除蟲草

2,端午前后高山竹林長出來的屬于冬蟲夏草嗎

冬蟲夏草只生長在青藏高原的額高山草甸中,你說的肯定不是了

端午除蟲草

3,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外還有哪些有趣的習俗

冬蟲夏草只生長在青藏高原的額高山草甸中,你說的肯定不是了

端午除蟲草

4,端午節(jié)時除五毒五毒指的是什么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section>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這就像鶴頂紅是無毒的東西,卻被認為是劇毒物一樣。 為了更正wjzxp的答案,本人再次于7月28日補充說明:蜘蛛不是“五毒”之一,那是金庸小說中關(guān)于“五毒教”教徒使用毒物的錯誤說法。如提問者還無法判別,我再把各種“五毒”列于下:1、五種毒藥:石膽、丹砂、雄黃、慈石和yu 石;2、五種酷刑:鞭、捶、灼、徽、纆;3、五種毒蟲:蝎、蛇、蜂、蜮、蜈蚣——多見于“五毒符”,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民間百姓多用此說;4、五種社會丑惡現(xiàn)象:騙、賭、幫、煙、娼。人們通常所說的“嫖”包含在“娼”中。

5,女婿送端午蟲草是發(fā)霉了要不要退回去

女婿端午節(jié)送蟲草,你先仔細確認,蟲草是不是發(fā)霉了,如果真的發(fā)霉了,就問下女婿,他家中還有蟲草沒,發(fā)霉了叫他拿出去曬一下,這么貴的東西,浪費了太可惜了,你也沒必要退回去了。

6,端午節(jié)用什么野草去濕

端午節(jié)用艾草去濕。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cè)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yǎng)枝。 全草入藥,有溫經(jīng)、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y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chǎn)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nóng)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葉熬汁,然后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此外還可以驅(qū)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艾蒿還用于針灸術(shù)的“灸”, “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后去熏、燙穴道。用艾蒿泡腳有很多保健功效。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jié)這天乘著露水采到后,藥效最好。 艾蒿還是一種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懸掛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泵恐炼宋绻?jié)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辈⒂幂牌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qū)瘴。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chǎn)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7,男友端午送冬蟲夏草做禮物冬蟲夏草到底有用嗎

冬蟲夏草是一種名貴的中藥,藥用價值非常高,主治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痰血、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等等很多病癥。但是冬蟲夏草屬于菌類,而菌類屬于自然界中最能吸附重金屬的,所以要吃的話必須要買那種去除了重金屬的冬蟲夏草,我買的冬蟲夏草是締一草的,締一草的去除了重金屬的吃的比較放心~

8,端午節(jié)用洗藥草的好處

端午傳統(tǒng)的草藥浴一般采用新鮮的草藥煎水制成,如鮮艾草、菖蒲、銀花藤、野菊花、麻柳樹葉、桉樹葉、九節(jié)楓、野薄荷、桑葉等等。這樣的草藥浴,不但可以讓人放松精神、消除污垢,還可以解暑鎮(zhèn)痛、散風清熱、活血消腫、止痛止癢,防治濕疹、痱子等皮膚病。此外,如果用來洗頭,還具有清腦醒神、去頭皮屑的功效,用來洗臉,可消除臉上的暗瘡,防止青春痘的滋生。 <銀花薄荷浴> 【材料】金銀花100克、新鮮薄荷葉30克、白芷30克。 【用法】將3000cc水與新鮮金銀花薄荷葉與白芷同煮10十分鐘后,濾渣后,加入浴水中便可。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防止皮膚癤腫,并有疏風解表,抵抗病毒作用,可防治感冒。 <醋汁美顏?。?【材料】食用醋 【用法】將100cc的醋,加入浴水中便可。 【功效】潤膚、殺菌、烏發(fā)、疏通血氣、散瘀消腫、軟化皮膚角質(zhì)。 <瓜葉清熱?。?【材料】絲瓜葉500克。 【用法】將絲瓜葉煎煮成汁,濾渣后,加入浴水中便可。 【功效】去清熱利濕,消火解毒,除痱。 <花草芳香浴> 【材料】菊花50克、茉莉花10朵、玫瑰花10朵。 【用法】以上皆為新鮮花材,將所有花材,用果汁機打碎,放入小布袋內(nèi),再置入浴水中浸泡20分鐘便可。 【功效】消除體臭,光潤皮膚、除去皺紋、消炎消腫。晚綜花草中的化學成分與銀飾間起反應的結(jié)果。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叫"端陽"。今天是國家法定假日調(diào)整以來的第一個端午節(jié)(去年因沒有放假,悄無聲息的就溜過),大家肯定要好好。媽媽兒時的記憶里,過端午,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吃棕子、賽龍舟,還有外公外婆會拿特制的雄黃酒噴灑在孩子身上,說是一年都可防蚊蟲叮咬

9,端午來了古代被稱為毒月百毒滋生怎么調(diào)理養(yǎng)生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多民族防疫祛病、避瘟驅(qū)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jié)日,古人還把五月端午稱作“衛(wèi)生月”,可以說端午節(jié)蘊藏著豐富的養(yǎng)生保健知識。

端午節(jié)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中草藥有艾草、雄黃、菖蒲、柚葉等,除此之外桑葉、杜仲等也十分適用端午節(jié)養(yǎng)生的。

1

掛艾草

說端午不得不說艾草。它是一種藥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jù)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

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jié)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保持室內(nèi)清潔衛(wèi)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

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2

喝雄黃

古代過端午還有飲雄黃酒的風俗。在《本草》中對雄黃的藥性早有記載,雄黃性辛溫,具有解蟲蛇毒、燥濕、殺蟲功效。

因為端午節(jié)后即進入炎熱季節(jié),各種病菌隨氣溫升高而滋生,此時用雄黃殺蟲解毒防病最為適時。

3

泡桑葉

桑葉,味甘、苦,性寒,無毒,入肝、肺經(jīng)。桑葉治病入藥始于東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列為“中品”,其意是養(yǎng)性。

現(xiàn)代中醫(yī)習慣將它列入辛涼解表類藥物中,作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除此之外桑葉所含的蛻皮甾酮對多種方法誘導的血糖升高均有降糖作用,可促進葡萄糖轉(zhuǎn)化為糖元。

4

泡杜仲

“杜仲全身都是寶,雄花一朵更難得”。杜仲是珍貴的雌雄雙株樹木品種,其全身都是名貴的藥材,如樹皮、葉子、花朵。

雄花就是指杜仲雄樹開的花。杜仲雄花是我國十分珍貴的藥用花粉資源??茖W研究發(fā)現(xiàn):“杜仲雄花”特含60多種有效植物成分,如綠原酸、桃葉珊瑚甙、黃酮、氨基酸等以及多種礦質(zhì)元素,有效成分全面,而且含量高。

杜仲雄花,匯集了所有杜仲的精華,可以說杜仲雄花具備植物杜仲所有的保健功效,而且對于“強肝、補腎、通便、安眠、降三高”的效果尤為顯著。

5

吃粽子

端午節(jié)粽子主料:糯米, 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種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jīng);具有益肺氣、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止虛汗之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少食,腹瀉;氣虛自汗。

竹葉甘,淡,寒。主治:熱病心煩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齦腫痛,心火織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尿少赤黃色。還可以清熱除煩:用于熱瘍煩熱,心煩不寐,小兒夜啼。

另配料可以隨意選用,有大棗、榛子、苡米、花生、蓮子、芡實.....也都有滋補保健。

6

掛香囊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jié)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術(shù)、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縫合好??梢耘宕髟谛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nèi)或車內(nèi)。

這幾味中藥,中醫(yī)認為有散風驅(qū)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7

煮大蒜

大蒜是一種中藥,味辛甘,能殺毒滅菌,熟食能清腸胃毒素,疏通血脈。端陽節(jié)早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

8

賽龍舟、洗龍湫水

龍湫水也就是龍舟競渡過的水,人們認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龍湫水、洗龍湫水浴的習俗,民間也就有“五月節(jié)洗龍湫水”的俗語流傳。

10,除了粽子端午節(jié)竟然還有這么多好吃的

據(jù)民俗專家介紹,舊時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說法,即端午節(jié)一般是早上過,中秋節(jié)一般是晚上過。 “端午節(jié)那天,清早起來一定要吃粽子和綠豆糕,家里老人還會點盤香,掛在屋子里,家家戶戶要掛艾草、菖蒲,這些能祛病除災。 ”

端午也是另外一個全家團聚的日子,吃頓團圓飯,過節(jié)就是講個全家和和睦睦。吃粽子的傳統(tǒng)是婦孺皆知,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而江南的傳統(tǒng)里,還有一項必不可少,就是端午中午要吃“五黃”?!包S鱔燒肉、涼拌黃瓜、黃魚、咸鴨蛋黃、喝雄黃酒。 ”牛耘說,雄黃酒只能給大人喝,小孩子一般是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寫個“王”字,并在耳朵后面、胸口涂抹一點。 據(jù)說,“吃了‘五黃’就會五毒不侵,四季平安。 ”

除了吃的方面有講究,在穿的方面也要有端午特色。在這天,人們會將繡上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這“五毒”形象的肚兜給小孩子穿,可以驅(qū)“五毒”,防瘟疫。而香包也是在端午節(jié)當天給孩子的最佳禮物?!跋惆镅b了雄黃、香草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qū)蟲除穢的作用。 ”而一些人家也會掛上鐘馗的畫像,避邪保安康。

那么,端午節(jié)除了粽子之外,民間還有什么豐富的吃食呢?

1.吃“五黃”。端午節(jié)當天,在江南人的傳統(tǒng)中,必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黃酒(本是雄黃酒,因雄黃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黃酒代替),因而該月又稱為“五黃月”。

為什么要吃“五黃”?因為雄黃是一味中藥,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而黃魚、黃鱔、咸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jié)的當令食品。如端午時節(jié)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yǎng)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2.吃“五白”。端午節(jié)民間還流行用“五白”來搭配,即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和茭白。端午食“五黃”,再配上“五白”,可清熱降火,健脾胃。

中醫(yī)認為,端午節(jié)這一天陽氣最旺,若在“陽中之陽”的中午時食“五黃”與“五白”,不但可祛五毒,還可借用端午節(jié)的“陽、陽”之力,以達到抑制、祛除諸多霉運,增強自身的“精、氣、神、血”。

3.吃面扇子。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jié)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fā)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jù)說是由端午節(jié)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4.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wǎng)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5.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nóng)村每逢端午節(jié)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jù)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6.吃打糕。端午節(jié)也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jié)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

7.吃煎堆。福建晉江地區(qū),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diào)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jié)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jié)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們便說把天補好了。

8.吃薄餅。在浙江省溫州地區(qū),端午節(jié)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采用精白面粉調(diào)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后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卷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11,慶祝端午節(jié)只吃粽子就out了這個地方居然這樣過節(jié)

端午節(jié),也叫端陽節(jié)、女兒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俗節(jié)日,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作為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凝聚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在每年的5月初5,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來紀念屈原表達哀思。端午節(jié)正值仲夏,氣溫上升,雨季連綿,濕熱交織,蚊蟲肆虐,也是祛毒辟邪的重要時節(jié)。

粽子的歷史起源

據(jù)記載,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黍米做成的牛角狀的粽子叫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粽子叫筒粽。東漢末年,粽子中加入了草木灰水。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古人慶祝端午節(jié)

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雜粽。米中摻雜動物的肉、板栗、紅豆等。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呈現(xiàn)白瑩如玉的狀態(tài),形狀有錐形和菱形。

宋朝時,出現(xiàn)的新品種叫蜜餞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從茭白葉變成箬葉,后來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松仁、紅棗等。到清朝時期又加上了火腿粽。

端午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除了吃粽子以外,民間還有很多民俗。那么各地的端午節(jié)又有哪些特色活動呢?

北京人過端午節(jié)

在北京,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過端午節(jié)時大多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菖蒲插艾葉。

河南人過端午節(jié)

在河南過端午,老一輩河南人過端午,提前半個月都開始準備啊。買粽葉,挑江米,加個蜜棗,粽子都是甜的,也偶爾會有咸肉粽。還有端午香包和五色線,香包內(nèi)裝上蒼術(shù)、雄黃等香藥,制成荷包香袋,戴在小孩身上,或者掛在蚊帳上,取其驅(qū)蟲避邪之意。

家家門前插艾葉,民間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聽老一輩的人說,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jù)說可避五毒。

山東人過端午節(jié)

山東過端午,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來殺死五種毒蟲。

陜西人過端午節(jié)

在陜西,興安州的端午,地方官率領(lǐng)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

湖北人過端午節(jié)

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具有一整套豐富、獨特而又神秘的端午習俗,分布于汨羅市的汨羅江流域中下游一帶。汨羅江畔端午節(jié)一般從農(nóng)歷五月初一開始到十五日止,整個節(jié)日活動歷史悠久、文化濃郁。

除吃粽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外,還留下了寧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等許多端午民謠。觀龍舟、回娘家、辭端陽、插艾葉、喝雄黃酒更有濃郁的節(jié)日文化氣息。

廣東人過端午節(jié)

廣東是客家文化交融地,特別是各地人口匯集的深圳,以及具有嶺南特色的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方式去慶祝,廣東的端午更有節(jié)味兒。

江浙人過端午節(jié)

蘇州人除了吃粽子外,蘇州沿襲著多種老傳統(tǒng):脖子上掛一個喜慶鴨蛋、扎一個紅線袋袋、編一個粽葉玩具、戴一個緙絲香囊、懸掛菖蒲艾草、穿上印有老虎圖案的五毒衣、雄黃點眉心。

嘉興端午主要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民間有五月五日,時迎伍君的說法,而嘉興端午龍舟競渡,相傳也是源于春秋時期紀念伍子胥的活動。

四川人過端午節(jié)

四川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游行。

海南人過端午節(jié)

海南端午節(jié)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盛大節(jié)日,賣粽葉、賣菖蒲和艾草預示著端午時節(jié)到來,家家戶戶都會買來掛在門框上,以求避邪護身。

以上是全國各地的端午文化習俗,你的家鄉(xiāng)還有哪些端午節(jié)習俗?

12,端午出游這幾個端午氣息濃厚的小眾景點一定要去

烈日炎炎無心工作怎么辦?端午小長假即將來臨,吃粽子、搞party,又或者出去旅游放放風,想必大家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今天,就為大家奉上端午節(jié)小長假,適合度假的國內(nèi)旅游目的地吧!

湖北宜昌——秭(zi)歸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jié)可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想要過的有意義一些,當然要去到屈原的故里瞧一瞧。在秭歸,所有的端午民俗都與屈原有關(guān),端午節(jié)在當?shù)剡^得比春節(jié)還要隆重!

從小屈原就是語文作文中出鏡率最高的人物之一,祭奠他的屈原故里坐落在蒼松翠柏中,門樓建筑風格獨特,還入選了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游新景觀之一。

早在7000年以前,人類已經(jīng)在秭歸境內(nèi)開始了定居生活,就像長江與黃河一樣,同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在當?shù)伢w驗端午特色民俗,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不僅可以觀看端午祭、掛菖蒲、插艾葉、喝雄黃酒,還能賽龍舟、泛竹排,寓意也是奮發(fā)有為、力爭上游的美好愿望,非常適合親子旅游。

小貼士:屈原故里位于秭歸縣向家坪,門票為90元/人,開放時間在08:00—16:30。附近還有三峽竹海、崆嶺峽、九畹溪探險漂流、道教五指山、昭君故里等多處景點,完全不怕沒得玩!

湖南岳陽——汨(mì)羅

要說秭歸是屈原的故里,那汨羅就是屈原安享晚年的地方!早在公元前278年端午節(jié)這一天,流放到汨羅江邊的屈原得知楚國都城淪陷,就在此投江殉國。鄉(xiāng)人為紀念了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除了劃龍船、吃粽子、佩香包等傳統(tǒng)習俗外,還有雕龍頭、唱贊詞帶有神秘色彩的獨特文化,被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其實,汨羅才是端午龍舟文化的發(fā)祥地,一直享有“端午源頭、龍舟故里”的美譽。當每年端午節(jié)龍舟賽時,江面鼓點驟起,船槳翻飛,一條條龍舟如箭離弦,逆流而上,吸引不少當?shù)鼐用衽c游客前來觀賽!汨羅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汨羅江、屈子祠、神鼎山、八景洞、任弼時故居等等,是端午節(jié)游玩的好去處。

小貼士:想要端午節(jié)自駕的朋友注意啦,端午節(jié)并不免過路費!如果離得較遠的朋友,可以選擇乘坐火車至汨羅市,距離岳陽市約65公里。

四川紅原——俄么塘

這里不是普羅旺斯,也不是瑞士農(nóng)場,這里沒有人頭攢動,也沒有矯揉造作,只有一望無際的草原和格?;?,她就是位于川西北高原上的一顆璀璨的生態(tài)明珠——俄么塘花海景區(qū)!每年的6月份開始,方圓數(shù)十平方公里的俄么塘草地,一片鮮花的海洋、一路芬芳的天堂,堪稱“高原桃源”,宛若“人間仙境”。

除了擁有草原花海的極致景觀,這里還有生態(tài)保護完好的20處大小不等冰漬湖景觀,其中最大的措瓊神海面積就高達200公頃,相當于20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是措瓊溝湖泊群中最壯觀的奇景,被當?shù)啬撩褚暈椤笆ズ保∩窈P嗡埔惠喰略?,相傳在此處許愿十分靈驗,進入時也會被告知不能大聲喧嘩。

小貼士:俄木塘草原歸當?shù)啬撩袼?,每年?月1號開始會被封鎖,很多地方都被鐵絲網(wǎng)圍了起來,禁止任何車輛行人進入。俄么塘花海距離成都約350公里,建議自駕或包車前往,門票為70元/人,全天開放。

廣東惠州——巽(xùn)寮(liáo)灣

端午節(jié)趕上炎熱的天氣,不去趟海邊怎么行?說起廣東惠州的巽寮灣,就想到麥兜那句海清沙幼,雖然這里不是馬爾代夫,但同樣風景優(yōu)美。白天嬉水踏浪,穿上裝備潛到海底與魚兒來個親密接觸,晚上到大排檔來頓海鮮大餐,這才是假期該有的樣子吧!

巽寮灣海島巨石遍布,海岸線延綿20多公里,有八個海灣和數(shù)十個洲,海水質(zhì)量非常好,一點也不亞于國外的海島。如果幸運的話,每年6月份還能看到大批海龜在沙灘產(chǎn)卵的景象!這里的海上娛樂項目應有盡有,像出海捕魚、游艇漂移、海釣、浮潛價格都比國外便宜不少,但當?shù)氐淖∷迌r格相對較高,靠海的多為豪華型酒店,價格一般在600元/晚。

小貼士:巽寮灣沙灘有公共的也有收費的,像金海灣、德澤園等都是收費沙灘。

在沙灘上游玩要注意防曬,陽帽、太陽鏡、泳衣、防曬衣必不可少!

13,端午節(jié)有什么風俗和傳統(tǒng)

端午節(jié)的風俗傳統(tǒng)有賽龍舟、食粽子、沐蘭湯、掛艾草和菖蒲、拴五色絲線、畫額、佩香囊、避五毒、飲菖蒲酒、飲雄黃酒等。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親自動手包粽子,或者到結(jié)束里買粽子吃,除此之外,各個地區(qū)都會舉辦非常隆重盛大的龍舟競賽,以供人們參加和參觀。夏日的蛇蟲眾多,人們還會在身上佩戴艾草,防蟲避蚊。

端午節(jié)的風俗傳統(tǒng)有如下:

1、賽龍舟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節(jié)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qū)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guān)于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zhàn)國時代。賽龍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 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2、食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民間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根據(jù)史書記載,吃粽子源于春秋戰(zhàn)國,人們?yōu)榧o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3、沐蘭湯

端午洗澡被稱為蘭湯沐浴。又叫沐蘭湯。端午沐浴就是用艾葉、菖蒲、佩蘭等草藥煮成湯,全家大小在端午的時候(最好是中午)洗澡。蘭湯沐浴是一種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至于蘭湯所用之“蘭”,其實不是現(xiàn)在的蘭花,而是今天醫(yī)家常用之中草藥佩蘭。在端午之時,以佩蘭和菖蒲、艾葉等香草煎湯洗澡可祛邪避瘟,防痱止癢,治療和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4、掛艾草和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nèi)容之一?!笆謭?zhí)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jié)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后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5、拴五色絲線

據(jù)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畫額

畫額,漢族習俗,端午節(jié)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云可驅(qū)避毒蟲。中國古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初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亦為全年大熱天開始,五毒蛇蟲開始活躍。為此,人們采取各種措施防毒、消暑、避災,逐漸形成各種各樣的風俗。端午畫額習俗以除瘟、驅(qū)邪、求吉祥而出現(xiàn)。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qū)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zhèn)邪。

7、佩香囊

節(jié)日習俗,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jié)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囊內(nèi)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qū)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8、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倍宋绻?jié)驅(qū)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節(jié),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shù)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qū)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即剪紙),或貼在門、窗、墻、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避諸毒。

9、飲菖蒲酒

《飲菖蒲酒》是明朝的一首詩歌,出自《荊楚歲時記》?!讹嬢牌丫啤吩姙椋骸安傻幂牌褜枚岁?,釀成美酒送異香。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xiāng)!”

10、飲雄黃酒

飲雄黃酒,是中國民間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習俗之一。雄黃酒,用以驅(qū)蟲解五毒,小兒涂于頭額、耳鼻、手足心,并灑墻壁間,以法諸毒。流傳中國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xiàn)白蛇原形。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qū)的人家很盛行。

為您推薦
Copyright© 2005-2022   www.ixwebhosting-coupon.com 版權(quán)所有 【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滇ICP備19000309號-2

服務(wù)熱線:192-7871-9469 (微信同號,注明來源) 網(wǎng)址:www.ixwebhosting-coupon.com